当前位置:笔趣阁>仙侠>我的光影年代>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月(4/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月(4/5)(1 / 2)

糖糖的突然加入,搞得师兄妹没了继续探讨的想法。


毕竟谁都知道,整个《果婚时代》,演技垫底的是霜妹子,然后就是糖糖了…


但她已经尽力发挥了!


而且在很多戏,就像日常一样,所以,还不错…


但是,比较其整个剧组,她还是有些拖后腿,尤其是拍到童佳倩和她妈妈的戏份,张凯莉总是需要先陪她对好戏,然后才能开拍。


……


说到底,演技是一门技艺。


是技艺就有高下之分!


所以,才会有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


最佳就是第一的意思。


对一般观众而言,其实影视剧演员的表现都还可以,能出现在小荧屏上的演员,基本都能做到该哭的地方哭,该笑的地方笑…


当然,也有哭不出来的,这就是演不到位。


就比方说演韩商言的那位,明明就哭不出来,微博上反倒一片称赞——高级演法!


彼其娘,其实是一种高级的称赞,你懂吗?


回到话题,观众的观影体验更大程度上来自于,影视中的场景和演员的表演是否吻合于你所认知的这世间的各种喜乐悲欢所应有的状态。


如果吻合了,说明你演的对!


但如果你演的对了,观众依然觉得违和,那就是你跟整部戏搭不上!


我们举个最典型的例子,《无间道3》,单说陈导明演的怎么样?


其实,还行,沈澄这个角色,老练内敛,既要有匪的霸气,又要有警察所带的正气,又要体现特殊国情下公安所带有的政治意味,你细品,陈导明确实完成了这些!


但是呢,非常不搭…


让人总想把他从大荧幕里拽出来!


豆瓣评论也是‘鬼知道陈导明出来干嘛来了’…


现如今,演技这个东西有些被现在的媒体误导了,甚至有些神化。


媒体为了点击率,总是用一些诸如“逆天”、“爆棚”、“极致”、“神级”、“吊炸天”等词汇来形容演技,导致于大家对演技的理解都成了一些非常奇怪的解读。


看到某人哭了,说神演技。


看到某人怒吼,说爆发力。


看到某人演变态,说戏路宽。


看到某人反串性别,说这演技没谁了。


还有什么‘台词让人耳朵怀孕’、‘整容式演技’、‘换脸般演技’、‘献舍式演技’…


我滴娘来,这帮人真尼玛会吹!


我们评价演技,就一点:能让观众共情的,就是好演技!


戏剧性比较强大的确实更容易引发共情,但那种无声的静态,就不能是好演技了吗?


你比方说《亮剑》,李云龙开炮之后…


在硝烟中无声站着…


就这么愣神了。


最深的悲痛和不舍,隐忍和无奈,开炮瞬间的震撼等情绪都凝固在他静默的站着的表情上了。


要是换了一般炸裂版的演法,大概就是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但真要跪在地上,你反而很难感受到李云龙那种大男人式的悲痛——李云龙是团长,他身上承载的更多是家国情怀!


他为什么选择这种演法?


大概就是个人阅历了!


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中有这样一段话: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这段话书写于金庸的大儿子査传侠于美国自缢身亡之后…


很多的天真、无知与狂妄,都来源于人生阅历的缺失,于人情,于世事,于艺术,于生活。


这并不可耻,也不可悲,毕竟有些阅历如果一辈子都没有,可能会更幸福。


但对于表演来说,没有阅历,也就等同于没有生活,没有生活真的演不好戏!


柳天仙,您觉得呢?


请收藏:https://m.blswl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