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大明世祖> 第四十一章 起居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一章 起居郎(1 / 2)

说上去很激烈,但实质上,朱谊汐的一番改革的是具有很大的可行性的。


首先是内阁,作为一个临时没有编制的部门,只能任由皇帝蹂躏。


而翰林院,更不必提,庶吉士们刚入没几个月,位卑言轻,根本就没有发言权。


而六部实心,某种意义来说相当于增加编制,对于中底层的官吏来说,这属于好处的一方。


循序渐进,才是变革的最佳方式。


作为对比,光绪时期的戊戌变法一开始就不成熟。


其一开始就废黜科举八股文,寒窗苦读几十年的读书人岂不是白读书了?


大量裁减冗官,本意是好的,但却莽撞了,仅京师一地,被革职了近万人,而又没有安排出路,这不逼人造反吗?


还有一些不曾发表的,如断发易服,迁都上海,尊孔圣为国教等,太过于激进了,充满了幼稚和幻想。


而绍武皇帝改革章程初见,翰林院率先炸了锅。


但是没用,影响力太小。


许多人议论纷纷,对于翰林院的含金量下跌表示害怕,同时对于未来则处于迷茫状态。


熬资历成了往事,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大木,你就不紧张?”


黄宗羲见到澹定的郑森如此模样,立马心生好奇,忍不住问道。


“距离散馆还有一年半啊!”


郑森摇摇头,无奈道:“而咱们在翰林院待了快半载了,听了十来天的尚书、侍郎课,估摸着不久,怕是观政要下来了。”


“你是说,等到观政下来,这些嘈杂就会消散?”


黄宗羲反应过来,露出会心地笑容:“观政也好,比天天在翰林院读书要强。”


果然,不消两日功夫,翰林院果然下发了观政名单。


不过,比较新奇的则是轮岗制。


即,此次观政的职位为起居郎和内阁中书舍人,所有人在两个职位轮岗。


而起居郎则只需两人,所以每两人为一任,一任为一月,其余时间为中书舍人。


循环至两年后,就会散馆(原本是三年),不再担任地方主考,而是去地方任职。


“你是从哪里听的?”黄宗羲愣了。


“有钱能使鬼推磨。”郑森自信道:“况且,我恩师为东林魁首,些许的人脉还是有的。”


黄宗羲一怔,他有点窒息。


“你是起居郎?”


“你也是起居郎?”


两人相视一笑,不曾想竟然第一次轮值竟然相同,有缘啊!


翌日,两人进了皇宫,前任起居郎,即翰林侍读,估计是对失去职位的不满,则铁着脸教导:<


“起居注起于汉武帝时的《禁中起居注》,但都是内宫编撰毫无可信之言,及至晋时,起居注才设有专人编撰……”


“即至本朝,以翰林侍读、侍讲,经延讲官充任,而今,陛下以尔等庶吉士担任,可谓是石破天惊……”


“郑森,你可知起居注涉及哪些?”


侍读板着脸,直接问道。


郑森忙拱手道:“首先应当是记录皇帝礼仪方面的记事或是行踪,例如祭天,告祭太庙等等。


再写皇帝之圣旨。


次写各部奏折、题本。


最后,则为各地官员的奏疏。”


请收藏:https://m.blswl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