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大明世祖> 第八十三章 路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三章 路引(2 / 2)

这时候,村里的几个富户凑了两块银圆,让他们在唱两天。


班主这才笑逐颜开。


赵家村因为皮影戏房缘故,热闹了好几天。


这时候,附近几个村也纷纷心动,出钱出力,要求表演。


很显然,繁重的生活压力之下,百姓们依旧爱存着精神的空虚,皮影戏虽然小,但去填补了他们的娱乐生活。


班主乐不可支:“本以为乡下都穷,不成想有钱的都不少,还有许多人喜欢看。”


村长道:“这几年淮河不闹灾,日子好过了不少,手头也宽泛了……”


凤阳县,作为府城所在,从明初开始就一直处于热闹的所在,知道张献忠一把火烧掉了凤阳城,才让这座中都蒙尘。


旋即绍武中兴,朱家的子孙再次坐上了皇位,凤阳的政治地位得到了保留,城池得到修护。


虽然说衙门很少,但凤阳高墙,作为宗室的囚禁之地,一直被宗室子弟们畏惧。


不过如今随着流放制度的普及,宗室子弟们不再被囚禁,而是犯罪后被流放至海外,但凤阳的凶名依旧流传。


方伯山掀开车帘,感受到热浪滚滚,耳边的喧嚣不止,在这般的时日,凤阳依旧繁华。


旋即,马车来到了通判衙门。


“二老爷,您终于来。”


刚下车,门口候立多时的皂服衙役,迫不及待地凑过来,满脸的急切。


在一府之中,知府一般被士绅们尊称为太守,或者明府,府台。


但在衙门之中,知府则称之为大老爷,二老爷则是府同知。


同样,在通判被单独划出,专掌司法、刑狱,与知府一样位列正官,仅为从四品。


所以通判被衙门中尊为大老爷,而负责判桉的推官,则是二老爷了。


“怎么了?”方伯山一愣。


“几个村争水就械斗起来,县里不敢管,就叫到了咱们府里。”


衙役一股脑地说道:“大老爷正为此事头疼呢。”


“里面可是有举人?”


“没错,如果仅是秀才就罢了……”


方伯山也感到头疼。


秀才和举人,其中的差距不亚于举人和进士。


即使如今省试,但秀才当知县不过寥寥,多为各县的书办而已,举人一但守官,最次也是个县通判,知晓也是大有可能。


“走吧!”


果然,一入内,就见通判老爷虎着脸,满脸不悦之色。


方伯山小心的问好。


通判摆摆手:“械斗这种小事倒是没什么,我已经呈给了府台。”


“如今你看看,这是个县呈上来桉子。”


方伯山满脸疑惑,细细看来。


早在之前改革时,任何桉件在县里审判后,只要喊冤,就还要在府里重新审一遍,而不是以前那般粗暴审核就不管了。


这般就让府通判的压力骤增。


而方伯山一细看,发觉这些桉子基本上大同小异,都是一些失踪桉。


或者说,都指的是镖局一事。


走南闯北的镖局经常这样帮忙运货,但有些东西毁坏后,却没有造价赔偿。


更有一些镖局,没有路引乱逛,惹得各县不满。


路引的存在,其实就是为了限制各县百姓不要擅自流通,减少治理成本,从而最大限度的控制农村。


但镖局的存在,去打破了这种惯例,偏偏这还是上面允许的,一时间就让底下人烦恼了。


如果管的话,就容易得罪其背后的人;不管的话,有的镖局规模庞大,土匪还有土匪,让人寝食难安。


路引制度在镖局身上,接近于无。


方伯山一想,这比刚才的那些械斗还要让人头疼。


通判叹道:“这件事如果要管的话,势必会得罪那些大镖局的人,咱们可吃罪不起。”


“但如今想不管都不行,几个士绅扬言,要向朝廷告状,我现在是骑虎难下。”


方伯山作为通判,对于法律倒是熟悉:“法台,朝廷早就下过旨,说是一府之内取消路引,各县互通有无。”


“如今这般看,迟早省内也会取消路引,这事不能快断,得拖着。”


“没错,是得拖着。”


……


天津,港口码头热闹非常,船只刚停泊靠岸,税吏满就迫不及待地登上船,征收赋税。


对于船只征税,征收的是货物的价值。


通常,所有的货物分三档,按照十税一,十税二,十税三的三档税率。


最低的一档,则是粮食等日常消耗类。


中间一档,则是粗布,棉布一类。


最高档的,自然是香料、丝绸瓷器等奢侈品。


而依靠的价值,自然是朝廷对于京中各类商品平价的七成来征收,勉强算是做到公平公正了。


如,棉布高者一匹两三块块银圆,低劣的不过半块银圆,平价则是一块左右,按照一块一匹,征其十税二。


而在以往,船只的征税一般看得是船舷的长宽,根本就不看上面运载的货物。


船家很有眼色,立马送上了货单。


这时候,税吏们则只需要核准就行了,通常一艘船要不到半个时辰。


而一旦与货单有所出入,想要进行逃税,那就会加倍处罚。


税吏见其递交的货单无误,旋即露出了笑容:“很好。”


言罢,就没了下文,左下四顾看着,手底下的皂吏依旧在翻找。


船朱见此,只能又塞了几张银票过去,后者才笑了出来:


“我这不是故意为难你,你怕是不晓得,最近查路引查得严呢!”


“你瞅瞅你船上的那些水手们,估摸着都是南方人吧,我只听说过一府内不要路引,但异省可要路引的。”


“你应当没给他们办路引。”


“我勒个老天爷,路引一张少则三五毫,多则一块,哪里来的那么多钱给他们办路引?”


船主苦笑道:“我只能让他们不下船,只在甲板待着了。”


“所以,你要好自为之。”


税吏笑道:“我这是收钱给你免麻烦。”


请收藏:https://m.blswl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