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大明世祖> 第二十一章 移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一章 移民(2 / 2)

朱谊汐饮了口温茶,做出了抉择。


之前为限制人口外流,同时考虑到藩国不稳,故而只允许藩国官方对接朝廷。


如某地发生灾害,藩国必须向朝廷请示,得到批准之后才能去招募流民。


私自去勾引百姓移民是不被允许的。


但现在,朱谊汐决定放开了。


允许百姓自由迁移去藩国,藩国随着招募移民。


这固然有人口膨胀的因素,但却与藩国们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有着莫大的关系。


一户移民定居,政治上的庇护安排且不提,前期需要经济上的援助,免税,土地,房屋,牲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得一并安排好。


甚至得支援几个月的粮食,让其渡过难关。


而不是直接把人接过来,往地里一扔就不管,几个月后就能收税了。


这是纯属做白日梦。


移民也只能等死。


“当值的是谁?”


“爷,是刘阁老!”


朱谊汐忽然道:“告诉他,我要了解藩国事宜!”


“是!”门冬立马应下。


两刻钟后,刘湘客才不急不缓地进来。


刘湘客字瑞星,陕西富平人,秀才出身,曾经入史可法军中任职,从而赢得偌大的名声。


豫王入京后,因为这等资历被提拔,再加上陕西人的籍贯,升官迅速,如今添为阁臣,可谓是一时佳话。


在历史上,永历初年,他与金堡、丁时魁、蒙正发、袁彭年结党,号为“五虎”,刘湘客为“虎皮”,充当智囊的角色。


永历亡故后,就入寺庙为僧,孤独终老。


五十来岁的刘湘客,此时精神抖擞与刚才的杨廷鉴形成鲜明对比。


朱谊汐一见,忽然心头涌现:杨廷鉴年老了,也该告老还乡了,不然镇不住这京畿地区。


“臣叩见陛下!”


“平身!”“赐座!”


朱谊汐平静地问道:“不知如今个藩国实情如何?可能自足?”


藩国司由内阁直辖,负责接洽各藩国,一应的援助可谓是阁老直管,方便快捷。


所以与其找礼部,还不如找内阁方便。


刘湘客早就得了明示,立马就回道:“如今诸藩中,数秦国最佳。”


“其民众六百万,年入数百万石粮,每年结余数十万石,今年还灭了寮国,封了数子为君,以期小诸侯……”


“其次为齐国,民众约三十万,因为采矿之故,今年赋税五十万,自然自足矣!”


说到这,刘湘客忍不住笑道:“齐国派人请求,十年招募三十万众。”


“此二国立足已稳,犹有余力,朝廷早就断了支持!”


“排第三的,则是辽国辽王之藩不过两年有余,就已经稳固了江山,民众两百余万,数万禁军驻扎玉京,勉强自足。”


“剩下的越国,其国土在虾夷地,地处偏僻,又较为苦寒,虽可与朝鲜、日本联系买卖,甚至移民,但如今却也不过十来万。”


“不过这两年似乎做了兑换金银的买卖,也想迁移百姓,提出了五年移民十万……”


“赵国小富即安!”


“此五国者,已然可自守矣!”


刘湘客这是忽然正经道:“余下之国,卫国初建,年输二十万;福国狭小,故而年输五万;湘国才破,今年就输送了三十万。”


“梁国今年才筹建,已经输往十万,在建梁国都。”


今年一年,藩国司就输送了六十五万块给藩国们,让他们筹建国家,没有两三年时间很难断奶。


总不可能让打烂的,或者荒芜的国家直接发展吧?


没有大明这头奶牛,根本就很难站稳脚跟。


朱谊汐听着,他心里倒是平衡,没有舍哪有得?


按照既定的规矩,内务府其实每年也在按同比例资助藩国,支出不比朝廷少。


这也是朝廷虽有埋怨,但不起风浪的原因,皇帝可也在支出呢!


这点钱眼前看着不多,但朱谊汐想着自己三十七个儿子,越往后压力越大。


“按照封建规律,除了唐朝外,其他朝代都是越往后皇帝子嗣就越少,那时候压力就小多了!”


“大浪潮在我绍武时期,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他自我慰藉着。


按照规划,朝廷对藩国的支出,是人均五十万左右,也不过一两千万罢了……


“朕之前与荷兰人定策,柔佛王国将成手中之物,预计在明年可灭之,设立蓟国!”


刘湘客脑海转了一圈,才明白这蓟王是皇十三子,不过柔佛国在哪?


见其迷茫,朱谊汐让人抬出了地图,指着马来半岛,新加坡以上的地方:


“此地虽然贫瘠了些,但到底也有数十万众,可设一藩国。”


“如果荷兰人不插手,朝廷可遣五千京营,然后从秦国调派五千精兵,凑足一万,就可灭其国。”


刘湘客目光聚集,脱口而出道。


征召藩国兵马,这自然是既定的规矩。


当初前明打女真,打建奴,可是经常调遣朝鲜兵马一同进攻,藩国的兵马哪怕是壮声势,当辎重兵也好啊!


“甚好!”


朱谊汐笑了起来:“除此之外,婆罗洲有个文莱略显孤单,故而朕将西婆罗洲,即三发国打下为岐国;南婆罗洲马辰王国拿下为闽国。”


“此二国地小民寡,各派千人足以,不需要太多的人力。”


刘湘客点点头,表示附和。


但他心中却是粗算起来。


七千人,远征南洋,哪怕是三个月为限,从吕宋调转物资,非百万不可,拖的时间越长,也就越贵。


可以了,百万伐三国,不及秦国的四分之一。


“内阁绝没问题!”


刘湘客倒是能代表内阁同意。


只要不是再来个秦国就行。


见此,朱谊汐露出满意的笑容,旋即聊起了开放移民之事:


“大明境内人满为患,藩国自招且方便些,省得朝廷麻烦。”


“这……”刘湘客迟疑道:“陛下,那有些罪犯借故逃窜去藩国呢?”


“人才怕是也流失不少。”


“人才?哈哈哈哈!”朱谊汐仰头大笑:“大明千万里疆域,两万万众,何愁人才不足?应该发愁是人才太多,滋生埋怨才是。”


“这般,允许秦、齐、辽、赵、越五国可在国内自主迁民,内阁下发行文吧!”


“是!”刘湘客还想言语,但话到嘴边就吞了回去,只能应下。


随着享国日长,绍武皇帝的威严日胜一日,他哪里敢对着来?


回到内阁,几个内阁中书默默地整理着奏疏,明黄色的鲸烛点着,让文渊阁愈发的明亮。


在刘湘客的目光中,蜡烛灯光跳动,才打破这虚假的光亮。


请收藏:https://m.blswl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