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大明世祖> 第七十四章 变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四章 变化(2 / 2)

“这是啥子意思?不是说人家傲得很,不收徒只家传吗?”


罗大山解释道:“朝廷要求的呗,必须教够三名学徒,才能回京呢,那些安民堂大夫早就想回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安民堂,朝廷设置在各县的便民医馆,救助百姓,诊金和药钱都很低廉,让不少人看得起病。


但这些人基本是太医院子弟,要么是子女,要么是徒子徒孙,对于他们来说去往各县城就是发配边疆。


除了京城,都是乡下。


如今招收学徒,也是皇帝看地方医疗条件太差,多一些大夫,也能救活不少人。


据统计,普通的一县之地,医馆只有三五家,神婆、道士、和尚才是治病的主流。


大夫,基本是中产以上的人家服务的。


“选个机灵的,当个学徒,到时候开个医馆,可就好了,参军读书也不定比这强呢!”


罗大山说着:“老话说的好,十个抢劫的抵不上一个卖药的,这可是能传家的东西……”


“这话不假!”罗大脑袋忽然灵光一现:


“军中可招军医呢,到时候学成了直接送到军营,不仅能吃上皇粮,还能有功勋拿……”


jūn_duì 如今不以人头算,而是整体算功,军医和伙头兵一样,也是能拿功勋的,评爵或者很难,但赏赐却不少。


“保不起去了京营,还能当京城人呢!”


罗大脑袋嘟囔道:“当初老子在京营,那群京城人嚷嚷着,说就是一条狗也得托生在北京城,这话听着糙,但却不假……”


罗大山附和着,倒是没反驳。


他当初当兵,可是托了老爹不少关系,在边军中不知多少人羡慕京营呢!


别的不提,朝廷每年从边军和京营辞退不少老兵,故而两年一募兵,名额只在三五万。


天下二十七省,三将军,两总督府,三十二个地方,省均不到一千人,而京城及顺天府,至少招五千人。


科举上,顺天府的举人名额如今扩到了一百六十人,而山东一省的举人名额才七十五人。


一千多万山东人,只有三五百人的顺天府一半的名额。


公平?呵呵!


罗大脑袋又说起移民和兵额挂钩的事,罗大山叹道:“这不知道是哪个龟孙出的主意,忒损了!”


“俺最近都在各村走动,迁的人要死要活,要钱要女人,乱子出了不少——”


“朝廷的话,还是要听的。”


罗大脑袋沉声道:“你如今是官,可不得听话嘛!”


父子二人在这聊着天,忽然就有人来访。


仔细一瞧,隔壁的吴老二。


三十来岁的年纪,一副混不吝的做派,整天到处乱逛,不干活,是乡里有数的二流子


而他的本钱,自然是曾经当过乡长的老爹,即使死了十来年了,但依旧让他饿不死。


“罗太爷,罗叔!”吴老二低头哈腰地凑过来,脸上挂着笑。


“怎么着?又去哪里偷鸡摸狗了?”罗大山声音冷淡。


“这不是听说您老回来了,特意来问安嘛!”吴老二也不看眼色,厚着脸皮凑上来。


“去,去,有话就说!”


罗大山懒得理他,摆摆手。


“我在乡里听说,这养廉金好像变了?”


“你小子消息倒是灵通!”罗大山随口道:


“以前若是官员殁于任上,其妻(子)则同领之,身死为止,如今变了,不再囊括其子,而只是其妻罢了!”


“那,这,怎么就变了?”吴老二惊恐,声音尖锐:“我爹可是为皇帝,为朝廷死的——”


他老娘早就死了,那他不就没钱领了?


“哼,不少人贪图便宜,死人都能过继嗣子,领上几十年,朝廷怎么吃得消?”


罗大山心里虽然也不得劲,但还是道:“今个改了,妻死则止,子女可领十载,若是年幼,子女至成年而止,身亡后嗣子不算……”


吴老二听闻,如遭雷劈。


老爹是乡长,所以他一年能领十块钱,在乡下止不定多快活呢!


如今要是没了,这日子可咋过?


“罗叔,这甚时候算?”


“就是今年!”罗大山轻笑道:


“让你领了去年的,已经算不错了,今年就得了,好好找个活干吧,好日子没咯!”


吴老二失魂落魄而走。


一路上,那些酒肉朋友们的邀请,他全部置之不理,半掩门的相好也不搭理了。


“当家的,这是咋了这是?”


“没了,都没了!”吴老二哭丧着脸:“俺爹的养廉金没了,领不了了!”


这一嗓子,立马把婆娘吓了一跳。


问清楚了,婆娘立马神情一变,叉着腰道:“你这混吃等死的东西,没钱你还坐着?”


“赶快去田里除草去,不然没饭吃!”


吴老二看着变脸的妻子一愣,半晌没缓过神来。


冰冷的大门,瞬间让他无奈至极。


咯吱。


门被打开,只见儿子露出半张脸,还不待他说话,就被锄头砸到了脚:


“爹,娘说不能让你混了,田里草不锄完就别回来了……”


请收藏:https://m.blswl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