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三国圈> 第一七七章 这谁家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七七章 这谁家驴?(2 / 2)

且彼此敌对的势力之间,大多是姻亲相连,实际都是亲戚。


第二日,赤备左右翼就出动了两个骑兵大队,协同许家堡附近的游侠,剑客,本地乡民,对谯国周边的分散劫掠的汝南黄巾进行抓捕作战。


翼州当地乡民,主要是作为看守与补漏使用。


赤备兵少,把猬集成团的黄巾打炸容易,一放羊天寒地冻的没精力一个个抓,山坡山洞土坡下草丛里一躲,抓之无益。


正规军,不能用于治安作战,这是仆从军的事情。


一连抓了五天,逮了六股较大共一万三千人的黄巾俘虏,解救县令以上大员二十余位。


不少临阵脱逃的郡国县乡官吏,又纷纷从乡下冒了出来,翼州乡民义勇军也扩大到了近五千。


北方军未强制裹挟翼州乡兵。


而是以月八百钱的赏格,从县吏乡兵中募集了八百人,与赤备一同押运黄巾俘虏至广宗。


直抵巨鹿郡广宗的漳水,在安平国横向的一段叫衡水,与燕歌的三水一样,冬季不会封冻,人马无法通过。


大军顺衡水向西,于舌口南拐处,迎来了被“绕路”押往洛阳的董卓一行。


“孙文台小儿。”


用野战囤粮的“囤”,芦苇席与竹席扎的临时“囤筒”内,摆了张支撑横桌,竖了一溜马扎。


一个凸眼黑须的高大巨胖,一身披麻戴孝的打扮,正拎着一条羊腿,伏案大嚼,一口酒一口肉,一口大骂孙坚,“广宗即下,赶老夫廷尉受审,皇甫竟许,气煞吾也。”


旁边就立有廷尉与皇甫军中之人,只是一被大方撒钱的董卓使老了钱,二是在座还有其弟董旻,其侄亲卫统领董璜,女婿牛辅与牛辅手下的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一干雍凉悍将。


董卓跋扈暴虐,顶撞上司,对中郎将朱儁,朱儁,卢植等颐指气使,是家常便饭。但可对手下却是金珠财帛不吝,美人宝马不啬,豪气云天。


故而颇是笼络了一批为其效死的豪杰悍将。


只是翼州这仗打的太潮,北中郎将卢植,就是围广宗不下,才被朝廷罢免。


改拜董卓为东中郎将,接替卢植总领冀州战事后。董卓一到就放弃了围攻太平道总舵广宗,不打张角了,改为率主力北上,去打张角他弟张宝,据守的下曲阳县了。


结果,围攻两月余不克,兵疲将累,让黄巾夹攻大败。


“军不堪用,援军又全被拉走,倒要治我之罪。”


董卓喝的胡须淌酒,满嘴流油,偏是一脸委屈,“朱中郎调走一部,又截走了荆州秦颉援军,往赴南阳去了。皇甫中郎调走一部,截走了我凉州后援,带着盖勋往攻仓亭去了。”


说着,狠狠一顿酒杯,“合着我一来翼州,就留我三成兵,援军还全截走。这帮儒臣,没一个好东西,合伙坑我,全是奸臣。哪天落我手里,我非整死他们不可。”


一旁陪坐的李轩听着大奸臣骂别人是奸臣,差点没笑出来。


“小仙,你我皆边地之人,都是直肠子,可要互相提携呀。”董卓一抹油嘴,拎着个羊腿,眼泪汪汪。


北盟众人与董卓的差距是非常大的,说是庶民与县太爷的差距都不为过。


白身与财主,在董卓这样的军阀面前,与庶人无异,皆是生杀予夺由心。


真正让董卓视北方联盟为“对等”对象的认知,其他的都是次要的,主要来源于“州海关”与“绿林关”。


这是什么?这就是边地军将都会干的事,插足进出口贸易,扼守贸易通道,打击不听话的势力。


边将是肩负着出墙烧荒减丁职责的,史上的劫掠诸胡,扫灭蛮部的背后,那都是有选择的。


口内出塞的商队,没得到边将的庇护。塞外的诸部,未经边将的准许。规则之外的贸易,会被汉与匈奴两边的边将合力击灭。


苏双就是干响马的,而草原上不少响马,就是军将的部曲。


塞外有与北盟交结的秽貊,挹娄,肃慎等部落,一旦有不屑北盟庇护的汉地商队,以为出塞就万事无虞,那就天真了。


朝廷不让输出草原铁,北盟让,输出铁就没事。朝廷让输出草原铁,北盟不让,谁输出谁就出事。


县官不如现管,在边地朝廷的大令就是一纸空文,边地的事,边地军阀说了算。


边地的世代将门,与敌国将领私下都是熟的,征战杀伐是战事,是保世代军权的磨刀石。可在商言商,在钱的事上,大家是一伙的。


但涉足进出口贸易归涉足,可像北盟这样把这事干的跟朝廷一样,设了“州海关”,“绿林关”,团伙作案,还是超出了董卓的认知。


非但进出口贸易,连幽州的贸易都在被垄断。


能做到这一点的势力,那就是实力派军阀了。


士族门阀,坏蛋军阀嘛。


身为坏蛋军阀中的一员,董卓看北盟就跟照镜子一样,比他自己都帅。他可没本事垄断雍凉的进出口贸易,更别说垄断雍凉本地的贸易了。


董卓之所以可以“看”北盟,是因为董家与北盟是生意伙伴。


董家不是世家,其父是县尉,其生于豫州颍川,董氏是靠董卓之才,才疾速蹿升起来的边地军阀。


董卓少时是游侠,仗义任侠,爱去羌人部族玩,交游很广,后回乡耕种,羌人旧友来看望他,不富裕的他,却宁可宰杀家中耕牛待客,也不慢待朋友。


羌人感动,回去凑千头牛还他。


这就是边地的民风。


请收藏:https://m.blswl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