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三国圈> 第一八七章 开凿大运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八七章 开凿大运河?(2 / 2)

有了丰富的商品与服务,为了消费的劳改犯们,迸发了火一样的建设热情。


只要肯卖力,可建功,劳动战线照样出英雄。


劳模难评,英雄难当,起码小葱鸡蛋面条,肉包子,斯帕姆罐头,霜糖,雪盐,棉毛手套衣被等,都是能买到的。


还不要粮票,只要劳改营内部流通的“劳改票”,就能换到。


劳改犯不是为北盟工作,是为自己工作,只要看到手里那一张张写着“劳改票”,能换各种好东西的珍贵小票票,劳改犯们就对此深信不疑。


为了多挣小票票,弥补劳改营的清汤寡水,那干劲,简直无法阻挡。


战俘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为燕歌的发展提供了丰沛的动力。


这实际就是黑奴贸易与种植园经济,只不过北盟抠到黑奴都不想买,全是自己抓来的。


关羽对自家小弟的心黑深有体会,所以并不担心开凿运河“靡费”,或拖疲北盟的事,苦力的挖河血汗钱,一不小心就得回来。


他更惊奇的是小弟弄的“自赎屯垦”。


与第一批从军中放出去的六个“坞堡里”类似。


不单独分田,不收单人单户,由北上流民自愿结成连“里”。


愿意开荒种田的自由结对,凑够一百户了,就可以向北方联盟提出“自赎屯垦”申请。


一旦申请通过,就要在北盟的监督下,自选出十三人的“里委会”。


之后,由十三人“里委会”在北盟提供的“屯垦图”中,挑选地块。


非但燕歌地区,涵盖卫星城与渔阳之外,遍及全幽州,大多位于北盟成员家族领地附近,豪族坞堡与碉堡群的辐射范围。


一旦挑选完毕,则签订契约,是谓“与民约法”。


之后,里中百户宣誓入盟,由北盟出具民籍,“不入五德”之“民”。


比盟外的流民,庶人地位高,但权利与社会地位,不如盟内的君籍,士籍,农籍,工籍,商籍此五德之籍。


入盟之后,就是由北盟负责建设最初的简易“殖民点”了,简易屋舍,牛马棚,粮秣仓,工具库等。


耕牛,田马,农具等生产资料全部由“里”租赁。


“里”内百户人家就是自己在自己挑选的地块上,自由的开荒,接受北盟保护,但对内自己管理自己。


三年内,“里”的开垦面积,禾谷大豆粮田,菜地,果林,牧草地与棉田桑麻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一万亩,升为“民里”。


房屋等固定资产,与牛马耕具等生产资料,尽归“民里”所有,租赁费一概免除。


一切税赋收缴皆为“民里”收入的三成,比堡垒里十三个“里委会”成员皆是预备役的“军里”,多征两成。


“里”内之民,一旦“民里”开垦总面积过万亩,就随时可自由立户,得田百亩,变更为“农籍”。


不勉强团结,任何人要自由,皆可自由的走出“里”,成为自由农。


脱“里”为“农”,与劳改释放人员一样,从“五公五民”走起。


乡兵,民兵,预备役,义务担负的越多,功劳越大,税赋就越轻,功赏勋田,那就税赋全免。


燕歌招标的各式农具,农资,不少就是为了免费租赁给“自赎屯垦”,免费提供给“军里”的。


北盟持续输入的马,牛,同样不少就是为了大方的免费提供给有碉堡的“军里”,有开荒热情的“民里”的。


北盟的猪禽畜牧合作养殖,弹棉花,织布,同样优先向盟内的军里,民里倾斜。


只要不想农闲,作为一个北盟的农民,那是闲不下来的,大冬天出不去,都能里内领毛线团,窝在家里“打毛衣”。


“毛衣”是很紧俏的商品,可不计算任何副业,仅开荒一项,“自赎屯垦”的四十六个自愿组成的“里”,一个秋冬季,就开辟了水田六千余亩,旱田近八万亩。


平均每百户一个的民“里”,开垦荒地一千八百六十余亩,户均十八亩。


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虽然目前全在吃北盟的补贴,开的这点屁地儿,根本就入不敷出。


可无论是关羽,还是北盟的大小头目,还是被这个恐怖的增长吓住了。


请收藏:https://m.blswl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