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隐龙惊唐> 第四百零七章 李勣囤兵辽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零七章 李勣囤兵辽城(1 / 2)

ps:感谢书友“智者无为”投的2张月票,书友们的支持是我码字的动力。


所以,长孙无忌不仅不反对,更是全力支持朝廷调重兵北上。


可这次调兵北上的目的,所有朝臣都明白。


这显然是一趟肥差。


不用打仗,去边疆待上一些日子,然后逛一圈回来,功劳却不少。


关键点是,手中能掌握大量的jūn_duì 。


所以,武将都自告奋勇,愿意挂帅带兵。


在长孙无忌心里,如今打压李沐留在京城的势力是关键。


所以,他一力阻挠由与李沐亲近的李靖等人挂帅出征,而是举荐象尉迟恭、程咬金、段志玄等大将领兵。


经过三天时间的争论。


李世民能猜测到长孙无忌的用意,李世民也不想让李靖领兵。


因为李世民同样担心李靖与李沐势力融合,也导致尾大不掉。


但李世民也不想尉迟恭、程咬金等人领兵。


在李世民看来,金光门事件之后,尉迟恭、程咬金等人与长孙无忌走得太近了。


就象忌惮李沐势大一样,李世民同样忌惮长孙无忌坐大。


这与对错无关,君王之道在于平衡各方实力。


任何一方势力坐大,都将对皇权构成威胁。


所以,李世民权衡之后,终于力排众义,曹国公李绩成了首先。


李绩一直没有与长孙无忌亲近,更与李沐没有什么交往。


而且一向以来,李绩与李靖一样,行事低调。


第四天,李世民下达旨意。


以李绩为辽州建安行军大总管,调左、右骁骑卫四万禁军及辽州、建安两个都督府原有六万边军,合计十万大军震慑高句丽。


不过李世民还是留了道口子,以李孝恭、尉迟恭为辅,段志玄为前锋将。


如此任命,在朝堂中被一致通过。


旨意是由将作监大匠姜行本带来杭州的。


与之随行的是三百名将作监造船工匠。


李世民心中终究是心痛儿子,所以,应李沐所请,尽量给李沐一些题外补偿,成了李世民的首选。


对于姜行本及三百工匠的到来,李沐欣喜非常。


接风洗尘宴之后,李沐与姜行本聊了很久。


姜行本了解了李沐要造巨型海船的构想之后,建议李沐换个地方造船。


因为巨型海船的吃水线需要一个深水湾。


以杭州钱塘江的吃水线,还不足支撑巨舰。


由此李沐的脑海中浮现了后世的上海。


次日,李沐再次上疏,割昆山南境、嘉兴东境和海盐北境设置华亭县,建造大型港口,并归入杭州府辖内。


此时的上海,应该还是一片沙滩,没有地名,归属于苏州,在扬州都督府治下。


很少有人会去留意那么一片荒地。


所以,李沐这次的奏疏很快批复下来。


李世民的批字只有一个——准。


于是,李沐正式下令,在华亭县设置造船署,以姜行本总署一应事务。


请收藏:https://m.blswl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