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隐龙惊唐> 第四百五十七章 振聋发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五十七章 振聋发聩(2 / 2)

这让朝堂上的有识之士们,心中暗暗有了一种期望。


随着战争的又一次胜利,大唐天下的民乱因此而平息。


朝廷钱庄渐渐地将百姓的存银兑付完毕。


百姓对皇帝和朝廷的怨恨也渐渐消散。


可数万人鲜血的腥味依旧飘荡在中原大地上空。


百姓们由此对朝廷钱庄自发地进行了抵制。


当然,如果没有世家钱庄,那已经习惯了钱庄便利的人们恐怕无法抵制朝廷钱庄。


可有了另一种选择,那么抵制就成了必然。


世家钱庄因为有准备金和预先的准备,虽然遭遇挤兑,但并未引发民潮。


这反而使朝廷失去了惩治世家钱庄的借口。


所以此消彼长之后,世家钱庄几乎囊括了大唐七成以上的钱庄业务。


这使得李世民不得不将韩仲良释放,官复原职,重任民部尚书和掌管朝廷钱庄。


而韩仲良在出狱的当天,向李世民请求赴杭州,向李沐请教钱庄之事。


李世民允准,但在散朝之后,留韩仲良在承庆殿奏对了很久。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李世民自然明白李沐的用心险恶。


虽然世家钱庄一样遭到挤兑,可世家钱庄却没有多少损失,反而从这次挤兑潮中汲取了最大的利益和份额。


这如果不是李沐的刻意安排,那就真见了鬼了。


李世民确实很忌惮李沐的能为,他不知道李沐究竟还有多少底牌在手里。


可李世民没有证据,自然无法去轻易动一个刚刚立下大功,又手中掌握数万大军的一方诸候。


和李沐一样,李世民也在等待机会。


在李世民看来,时间是站在他这一边的,毕竟他的手里有数百州之地,而李沐仅仅只有两州。


时间一长,谁胜谁负,不言而喻。


但从此事上,李世民也清楚地认识到,真正能依靠的,还是只有自己的小舅子长孙无忌。


于是,只要是长孙无忌的谏言,李世民一律照准,恩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长孙无忌并未因李世民对他的恩宠,为自己争得更高的爵位和官职。


反而在同僚面前显得更随和、谦逊。


他在朝堂力荐封赏李沂。


于是,李世民下旨,因松州之功,册封李沂为彭城郡公。


十三岁的李沂成为了大唐除皇族外,年龄最小的郡公。


一年连升九级,恐怕也只有马周可以与之相比了。


官员们的眼睛是雪亮了,李沐的失宠和李沂的得宠,明显可以看出皇帝心中的取舍。


于是,李沂被众臣们捧上了天。


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李沂渐渐地不再抵触长孙无忌,并且渐渐与之来往密切起来。


这让所有人无法理解。


甚至是杨氏也时常因此而责问李沂。


李家庄内的旧人更是常有怨言。


直至有一天,聚集起上千人一起南下,投奔李沐去了。


请收藏:https://m.blswl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