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隐龙惊唐> 第七百五十四章 最后的时刻(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五十四章 最后的时刻(二)(1 / 2)

李勣的眼睛里有浪涌动。


他哽咽但坚定地道:“摄政王下定会到来,就算辽东城陷落,他也能重新收复,对此某深信不疑。我等要做的是,为下尽量争取时间,哪怕是一柱香的时间。”


众将领齐声道:“敢不效死命。”


李勣大手一挥,“随我上城墙。”


“喏。”


此时,突然有士兵策马来报,“禀大总管,敌军退兵了。”


“退兵?”李勣震惊了,这个消息远比敌军进攻更让李勣措手不及。


“当真?”


“确实退兵了,陈校尉令小的前来报信,他已经派出斥候前去侦查过了,城外除了被废弃的营帐、杂物,已经看不得一个敌人。”


再次得到证实。


李勣愣了,为什么?


他突然回向行辕返回,连走边大喝道:“汝等随我回去,取地图。”


进了行辕,李勣用手指在地图上仔细地寻觅着,口中念念有词。


要让敌人明知道攻下辽东城已经近在眼前,却不顾一切地撤退,只有两种况。


一是他们国内有剧变,不得不撤。再就是后路被袭,需要反平定后方。诈退的可能几乎没有,因为凭实力就能攻城,何必诈退,如果唐军不理会,岂不画蛇添足?平白给了城中守军喘息的机会?


这两种况都有可能,李勣更倾向于前一种。


因为李沐来信很明确地说,他只率了二万神机卫前来增援。


要深入敌人腹地,抄联军后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那么,只有高句丽国内发生了剧变,高句丽国力虽然在半岛是三国之首,可与大唐相比,国力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如此大战,庞大的人力、物力消耗延续了五个多月,耗费之巨,已经不是高句丽能承受的。


由此激起民间叛乱或者京城政变,概率很大。


但如果是这种况,李勣没有任何反应的可能,因为,城中可战之兵不多,出城追击等于是孤军深入,需要防备敌人反一击,围歼出城追击的唐军。


所以,唯一应对之道只能是静观其变。


可李勣不甘心,他不甘心让敌人如此全而退。


就算明知道敌人后路被袭的可能不大,甚至没有,他依旧不甘心。


因为朝廷的援军来自西面,不可能绕过辽东城去袭扰敌军。


李沐的援兵来自海上,更不可能在敌后发动突袭。


新罗人在最东面,中间隔着整片高句丽国土,距离不下千里。


但李勣执意强迫自己,往敌人后路被袭这一方面去思考。


因为只有这样,李勣才能鼓起勇气,对撤退的敌人发起追击作战。


李勣列出了三个理由,一是李沐用兵向来不符常规;二是神机卫出于某种原因,改变了登陆方向;三是李沐令苏定方舍弃了鸭绿江一线,全力回援辽东城了。


还有让李勣下定决心的原因是,联军撤退得没有预兆,匆忙得连营帐等物都来不及收拾,说明他们遭遇了非常紧急的况,使得他们不管不顾的撤退。


李勣终于选定了三个理由中的一个,那就是李沐的援兵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并没有按原定计划登陆石城,而是在半途登陆,千里奔袭,突袭了联军后方。


只有这条理由,最具有说服。


向众将领分析了这一切。


请收藏:https://m.blswl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