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隐龙惊唐> 第八百八十三章 以何牧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八十三章 以何牧民?(2 / 2)

而站着的人,要说不慌,那是假话。


他们同样担心,李沐的“任性”。


任性这个词,形容李沐最合适不过了。


因为李沐善变。


有时是个谦谦君子,令人如沐春风。


有时是个暴君,杀伐果断。


更有时就是个棒槌,固执到了极点。


这种人难以琢磨,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他会干出什么不可理喻的事来。


所以,站着的人是最忐忑不安的。


可与利益相比,命都可不要,忐忑不安就不叫事了。


“臣有本奏。”内阁大臣、兵部尚书刘弘基就是站立不动的人之一。


敢不随众称颂的人,自然官不会小,资格不会嫩。


刘弘基同样是三朝元老,其父隋朝河州刺史刘升。


于李渊起事、建唐有大功。


在李世民一朝,也颇受重用。


资格确实老。


但人会变,刘弘基少年时落拓不羁,喜结交游侠,因不事生产落得家贫如洗。


按理说,象他这样的无产者,应该是李沐改革的拥趸。


可在刘弘基因功受封任国公之后,便开始重建家族势力,与关陇士族勾连到了一起。


李世民在位时,因扶持关陇士族对抗各地世家,所以刘弘基的势力就有了长足的发展。


刘弘基与长孙氏走得很近。


他的门下,有号称门徒一千八百人,在各地为官者,不计其数。


李沐的科举改革和汉字简化直接击中了刘弘基的要害,如果按这样进行下去,三、五年之后,这些门徒将会散个精光。


所以,刘弘基不得不站立着。


李沐依旧不生气,毛爷爷对于赞贬都可以一半分呢,何况是自己。


李沐认同一句话,“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所以,李沐平静地问道:“刘卿家但说无妨。”


刘弘基奏道:“陛下简化汉字之功,足以与尧舜相媲美。但臣以为,若此事推行下去,势必天下大乱。”


“此话何意?”


“陛下想必知道,诸公也应该知道,天下士子入仕,哪个不经过十数年的寒窗苦读?而现在,简化字的推行,只要三、五年就能追上,甚至超越,之前那些寒窗苦读的士子们。试问陛下,这天下士子能否答应?”


李沐道:“刘卿家此话有些道理。”


“臣还有奏。”


“一并说了吧。”


“陛下,各地州县官员皆是读圣贤书的士子,他们代天子牧民,固然是陛下授于了他们牧民的权力,但更因为他们是饱读诗书之士子。当有一天,他们发现,所牧之民的才能皆不下于他们,敢问陛下,官员以何牧民?”


这话一出,竟引来了许多官员的认同,连跪着的不少官员,也点头认同。


牧民。何为牧?


顾名思义,放牧。


把人象牛、羊畜牧一般地管理,是为牧民。


官府口中的良民,就是安分守己,服从管理的百姓。


但凡有不安份者,皆称刁民。


何为不安份者?


不服管教者、才能过于逆天者,是为不安份者。


如果一州一县,有那么几个刁民,都属于正常范畴。


可有一天,各州各县的“刁民”层出不穷,那么,这世间就乱套了。


不可控了嘛。


很显然,科举改革和简化汉字的推行,将会造就出一批,不,应该是无数“刁民”。


这是自己打自己脸,自毁江山啊。


这就是刘弘基和那些点头认同的官员,心里所想。


请收藏:https://m.blswl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