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大明世祖> 第八十五章 私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五章 私报(1 / 2)

建立藩国。


听起来很容易,实际上却困难重重。


不像是在本土,例如西汉,明初那样,拥有着大量的官僚配合,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处理朝政就行了。


异国他乡,言语不同,习俗不一,即使有jūn_duì 和王府的文官们帮忙,其中的麻烦事一箩筐都装不下。


“看来,还得多派一些人手过去了。”


皇帝眉头一皱,随即又否决了这个提议。


不干涉藩国内政,这是他保持的准则,为的就是让藩国长久发展。


因为君王利益与藩国并不同,如果交往过多,或者干涉,就非常容易起纷争。


相反,如果保持大明和朝鲜的这种关系,反而更容易长久。


朱谊汐思量再三,开口道:“拿纸笔来——”


私底下的告诫,足以让秦王走上正轨。


不到一刻钟,一番告诫且略带些许潦草的书信,就书写完毕。


皇帝松了口气,脑海中思量起来:


秦国初立,就发生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是否融入本土?


这当然是必须融入的,不然的话就是第二个蒙元。


而这个融入则不一般。


这并非是藩王主动入本土,而是将本土改造为汉地。


换句话来说,就是普及汉字,儒家的三纲五常,一应的礼节等等。


详细的来说,就是《周礼》。


秦王吃亏在这,不明白其中的尺度。


“显然,大明也需要一个自己的周礼,也可以说是藩国建立章程,可不能任其胡闹。”


直到这,朱谊汐觉察到了解决办法。


此时的他,就是周公,而大明就是西周。


秦王去就藩,就纯粹给他一番jūn_duì 和官僚,没有《周礼》在手,人家自然就是手足无措,不知如何下手,以至于乱了分寸。


恍然大悟后,朱谊汐决定制造一本藩国开拓章程,给藩王们作新手指导,以便更迅速地发展开拓。


第一章,普及汉话……


第二章,礼制和官制……


第三章,分配土地……


“他么的,这不就是写小说吗?”


朱谊汐甩开了笔,气呼呼道:“老子都穿越了,还他么写字?姥姥——”


他想着内阁的那些中书舍人,抓几个过来,听他口述来写不就成了?


而这边,秦王雄心壮志地准备一番事业,等着朝廷允许其开国的圣旨。


结果圣旨还没到,他就等到了皇帝的训斥:


“无有规矩,华夷之辨忘了?”


“今日入种姓,你秦王位于四等之上,那朕又是什么种姓?婆罗门,还是刹帝利?”


这一番话,直接让秦王懵了神。


良久,他颤颤地坐下,整个脸皮似乎都在抖动。


耳边皇帝的训斥,让他感到极度委屈。


虽然皇帝并没有威胁这么说召他回来,不允就藩的话,但就是这些训斥,足以让他胆颤心惊,夜里睡不好了。


“去,把毛复召过来。”


秦王收拾好心情,立马决定改变自己的政策。


种姓制,去他么的……


毛复也不啰嗦,直接道:“种姓之下,受力的无非是婆罗门和刹帝利罢了,而陛下一心废除种姓,那么底下的吠舍、首陀罗,以及大量的贱民,必然归心……”


“你的意思,彻底的废黜种姓吗?”


秦王认真地问道:“若是旗下的百姓造反,父皇会不会骂我?”


“应当不会。”毛复感觉这有些突兀,但还是硬着头皮道:“秦国新立,些许的乱民算不得什么,这是正常的。”


“而且,老臣建议,可先颁布废奴令,要求所有的贵族都无条件的释放奴隶,朝廷获得人口;然后朝廷再颁布垦荒令,凡每家每户只要开垦的土地在一百亩以内,就承认其所有。”


“贵族们没有了依靠,努力和普通人都忙活着开垦,自然就没人造反了。”


占城、西贡,位于湄公河三角洲,可谓是土地肥沃,河流众多,本因为连年的战乱,导致地广人稀,丛林密集。


大贵族拥有者领地,村头小贵族拥有着土地,大部分的普通人连一亩地都没有。


这与大明遍地都是自耕农大为不同。


而众所周知,儒家和科举建立的基础,是在地主势力崛起,颠覆了奴隶主制度。


所以废奴势在必行了。


秦王惊讶许久,认真的看着这位王府长史,王国次相,印象中此人一直都是循规蹈矩的儒生,不曾想竟然如此大胆。。


思前想后,秦王再次问道:“陛下应该不会反对吧?”


“殿下,陛下在大明,就已经释奴过,这是王政,仁政,怎么会反对呢?”


如此百般确定,秦王才壮着胆子道:“明日众人开会,就言语吧。”


此时的他哪有前些时日的壮怀激烈?


……


此时,天津。


自从中兴机大兴于世后,天津府的买卖日趋兴盛,大量的纺织厂在此云集。


南边的棉花海船运输而至,整个京畿的女工都涌入天津,从而使得整个城池的人口不断爆发。


据统计,绍武十五年,天津府的人口,就突破了五十万。


女多男少,让人头疼。


让人感到惊诧的是,或许是女人太多,以至于女支院都少了许多。


不过,拐带诱骗的案例仍旧不少。


年初,郑森在京官混两年后,就外放至天津府,担任知府一职。


虽然和漳州知府一样,品阶相同,但天津府临近北京城,犹如哨站一般,可谓是一举一动都能惹得京城瞩目。


这不,路上他坐着铁轨,看着马儿拉着车,携带两三个仆从,轻车简行。


与他对面而坐的,则是一个普通的中年人,衣衫倒是齐整,在他旁边,则一少年,嘴角歪了,不时地流着口水。


双目无神,散光,显然是个痴傻的种。


由于要走大半天,眼见郑森衣着不凡,男人倒是想起了结交的心思,问起来去往天津的缘由。


郑森轻笑道:“无甚,就是家里有事,派我去做生意。”


男人则叹道:“我去天津也无事,就是找找自己的闺女。”


“嗯?”郑森被这话惊了:“你的女儿嫁到了天津?”


“是不见了。”


男人苦笑道:“也不知道她看了什么,留下了一封信,说是不想结婚,想去天津独立……”


请收藏:https://m.blswl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